top of page

行動急診室-各項解決方案

 

   我們面對緊急救護十字路口上的問題與挑戰,運用資通訊雲端科技、不斷地溝通與協調、創意發想與參與式討論工作坊....在首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功推動行動急診室,並在此專案旗艦計畫下訂定各項確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plan1

解決方案一

設定時間急重症為救護優先處置傷病患
 
左上圖: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OHCA)心肺功能停止後 4 至 6 分鐘,腦部功能開始受損。10 分鐘以上若仍未實施CPR,腦死已成定局。

右上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依實證研究顯示,最慢80~120分鐘內給予確診梗塞血栓處施以冠狀動脈再灌流手術(PPCI),對病患預後及存活有很大幫助。

左下圖:實證醫學顯示中風患者3小時內以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30%的病人會有改善,如能於到院前早期發現並早期啟動EMS,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病患的存活率及預後失能改善有重要幫助。

右下圖:根據美國外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對於嚴重創傷之處置,60分鐘內迅速送醫並聯絡一級創傷醫院並啟動創傷小組至急診室待命收治具較佳預後。

 

為使行動急診室專案發揮最大效益,將目標群體設定在四大時間急症的危急傷病患。

透過行動急診室專案,在救護車奔馳與送醫途中,即時將傷病患資訊上傳救護雲端平台,讓急診醫院醫療團隊可以即早準備,而所轄的醫療指導醫師、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亦可透過雲端進行線上醫療指導、即時緊急救護品質管理,更可透過平台的整合,掌握各項醫療資訊、輔以作為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決策的參考。

plan2

解決方案二

救護系統中建立線上授權環境並整合各端點流程
 
  •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進度,由3G-3.5G-4G。
  • 雲端平台讓資訊同步化、即時化。
  • 成功串連急救關鍵的『生命之鏈』
 
美國心臟協會在2010年公布的新版心肺復甦術(CPR)及緊急心臟照護指引,特別強調生命之鏈(Chains of Survival)的重要性,生命之鏈指的是5個環環相扣的急救步驟,缺一不可,而且順序不能顛倒,以提高急救復甦的機會。美國心臟協會在2010年公布的新版心肺復甦術(CPR)及緊急心臟照護指引,特別強調生命之鏈(Chains of Survival)的重要性,生命之鏈指的是5個環環相扣的急救。
   

MER各端點運作整合示意圖

MER所串聯的5個端點

plan3

解決方案三

在英美救護體系中加入德法救護體系的優點,包含:
 
  • 創造醫師四到環境(眼、耳、手、心/技術)
  • 臨床路徑整合:增加可靠度、降低失效風險
  • 使原本的急診交接程序(前述T9),能提早在救護現場(T7)即開始
  • 整合流程並實際修正救護流程與對應處遇

將串聯模式調整為串並聯模式

增加可靠度、降低失效風險

透過MER(行動急診室),醫師眼耳能延伸到現場並參與救護

      或許有人會說,為何不直接仿效德法緊急救護體系,將急診專科醫師投入緊急救護現場,如此,不就解決了英美救護體系的盲點...但必須了解的是,德法體系將醫師等醫療人員投入緊急救護現場,其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高度成本的人事費用與健保(或醫療保險)開銷,台灣即將面臨的醫療崩時代,實在無法能有多餘的預算投入,而若採以消費者付費的概念,勢必又會排擠社會經濟邊緣族群的緊急救護權益.....

      基此,行動急診室專案具有預算成本低、緊急救護醫療助益高的具體效益,幾乎花費不到德法體系城市緊急救護資源成本的1/10,就可讓時間急重症的傷病患,亦可獲得較佳的預後。

整合流程並實際修正救護程序與對應處遇,並同時
有效縮短危急個案救護與急診醫療等待時間

解決方案四

plan4
創造可即時同步品管的環境,並效法救護高度發展城市經驗發展救護派遣機制
 
  • 由救災救護指揮中心護理師擔任即時品管者
  • 導入與開發智慧型救護派遣輔助系統
  • 運用雲端科技整合各系統、流程與資料庫,並輔以雲端計算即時輔助決策

專案中建構智慧型救護派遣系統,並完成下列整合:

  1. 報案系統整合(左上圖):整合各式報案模式與情資。

  2. 派遣系統整合(上圖):串聯派遣程序上的各節點。

  3. 內部流程整合(左圖):發展市府多元通報體系。

將救護與派遣資料庫進行整合
 
   透過行動急診室,從派遣資料庫中將相關的流程整合並串接,使119指揮中心與本局緊急救護科所分管之流程及資料庫,在雲端系統中整合並串接提升緊急救護流程的系統可靠度
  • 上圖:將智慧型派遣系統導入派遣手冊情境索引,以電腦輔助情境導引方式,輔助救護派遣
  • 左圖:考量人力資源無法全面配置高級救護技術員與MER相關設施,採以分流派遣模式,讓MER出勤模式具有最佳的效益。
  • 下圖: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人員,能在
救護到達現場前,詢問關鍵問題並進行線上醫療指導。並可透過救護車機平板傳遞派遣資訊與重要情資。
plan5

解決方案五

雲端資料分析輔助行政規劃,並充分與外部機關整合,發揮整體系統最大效益
 
左圖為本專案資訊整合分享示意圖,包含:
  • 嚴重車禍創傷防治(交通局):提供即時性重大交通事故熱點。
  • 協助高風險家庭通報(社會局):協助發掘社會經濟邊緣族群。
  • 自殺防治(衛生局):協助提供疑似自殺個案資料。
  • 公眾AED選址評估(衛生局):需求案件熱點評估與步行路徑分析。
  • 遊民收容(社會局):協助社會局遊民救護送醫與通報。
  • 左2圖:透過本專案所建構的雲端資料,進行公眾AED選址評估,考量現有公眾AED、救護車與急救責任醫院路網涵蓋範圍,並依據需求案件(OHCA)熱點分布進行GIS與數學規劃分析,以提供衛生局對於公眾AED選址評估建議。
 
  • 左下圖:分析大台北地區與北桃園區域急救責任醫院路網涵蓋範圍,並考量人口、社會經濟、建成環境、救護與醫療資源、危急個案救護資料,進行各項研究分析,包含緊急救護需求、後送醫院合理時間、各項緊急救護資源配置規劃等。

FOLLOW ME

  • Facebook Classic
  • NTPCEMS.png
  • c-youtube
  • photo.jpg

© 2015 by TK. Proudly created with NTPCFD

 

bottom of page